青马工程

办公室信箱

青马气象

青马气象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青马气象 > 正文

【青马记忆】立秋|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

时间:2024-08-07    点击:

每年8月7~9日,太阳位于黄经135°时是立秋节气。“立”,标志着一个季节的确立和开始。立秋是秋季的初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到了这个季节,天地趋于收敛,万物渐次成熟,预示着草木结果孕籽,收获的季节到了。节气意义上的秋天到了,但天地还是那般炙热,气象学意义上的秋天尚未到来。热虽热矣,切不可被这种表象迷惑。立秋后,难熬的闷热就要过去,夜间开始有了阵阵的凉意。节气的高妙,先人的智慧,就在这“一叶知秋”里。

立秋三候

一候凉风至

立秋之后,暑气渐渐消退,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刮偏北风,此时风中已有了丝丝凉意。

二候白露降

“白露”指的是初秋时节的薄雾蒙蒙,由于昼夜温差变大,清晨的大地上会有雾气产生,并且在植物的叶子上凝结成晶莹的露珠。

三候寒蝉鸣

立秋时的寒蝉又叫秋蝉,感觉到阴气上升而开始鸣叫。寒蝉的叫声释放出秋将来到的信号,说明天气真的开始变凉了。

10316

立秋节气花

牵牛花

牵牛是一年生缠绕草本植物,每天清晨,都会有几朵小喇叭状的花朵迎着朝日绽放开来,由于它有早起的好习惯,在我国俗称“勤娘子”。而牵牛的浪漫传说更衬托出花的美,痴情的牛郎与织女相望于银河,他化身为天上的牵牛星,也化身为地上的牵牛花。七夕正是牵牛花开得旺盛之时,野生牵牛花的花瓣呈现出蓝色、蓝青色、蓝紫色,好似牛郎身上还穿着织女亲手为他缝制的蓝色布衣。

桔梗花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解释桔梗名字的由来:“此草之根结实而梗直,故名桔梗。”桔梗花生长在茎的顶端,多为蓝色、蓝紫色,偶尔能见到白色。桔梗含苞待放时的花蕾十分可爱,胀得大大的,像是小孩子闹脾气时噘着小嘴,气鼓鼓的腮帮子;又像塞得满满的小包袱,马上就要被撑开,所以又被叫作“包袱花”。

立秋习俗

立秋不仅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还是我国重要的岁时节日。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在民间有“贴秋膘”“啃秋”等习俗。

贴秋膘

很多地方有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的习俗,将此时的体重与立夏时对比。因为在炎热的夏天,人本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些营养,补偿夏天的消瘦,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吃各种各样的肉,烧排骨、炖肘子、白切肉、红焖肉、炖鸡、炖鸭、红烧鱼等,“以肉贴膘”。

1BDA2

啃秋

立秋日食西瓜或香瓜,谓之“啃秋”,“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岁时风俗》有记:“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人们相信立秋时吃瓜,为的是免除冬天和来年春天的腹泻,清除暑气、避免痢疾。

晒秋

每年立秋,随着果蔬的成熟,便迎来了晒秋最旺季节。晒秋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江西、湖南、安徽等省的山区,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少,村民们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的农俗现象。

戴楸叶

因为楸树之“楸”与秋天之“秋”同音,据民间说法,立秋日戴楸叶,可保一秋平安。楸叶,就是楸树的叶子,前端是尖的,呈大大的心形。唐代长安城在立秋这天,有小贩沿街叫卖楸叶。宋代延续唐时的习俗,《东京梦华录》中记载:“立秋日,满街卖楸叶,妇女儿童辈,皆剪成花样戴之。”人人都希望这秋意能在自己身上多停留片刻。自唐宋起的古老习俗一直流传下来,如今在一些地方,人们还用楸树的叶子和枝条编织成帽子,戴在暑气尚存的立秋时节。

立秋养生

循序渐进 万物收敛

《管子》中有:“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立秋是由热转凉交接的节气,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在秋季养生中,要顺应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等方面皆以“收”为原则。

适宜进补 少辛多酸

立秋以后气温由热转凉,食欲开始增加。此时可根据秋季的特点来科学地摄取营养和调整饮食,以补充夏季的消耗,并为越冬做准备。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而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选用滋养润燥、益中补气的食品。

宜食:芝麻、薏米、山药、竹笋、蘑菇、百合、银耳、荸荠、豆腐、蜂蜜等。

忌食:辣椒、生姜、葱、韭菜等。

立秋诗词鉴赏

《立秋》

宋·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

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

满阶梧叶月明中。

《立秋》是南宋诗人刘翰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紧扣题意,构思巧妙。整首诗的最大特点是细腻地写出了夏秋之交自然界的变化。有的变化显而易见,如满阶的梧桐叶;有的变化则不太显著,如乳鸦的啼叫和立秋夜扇风的凉爽。这些细节描写反映出诗人对事物变化的敏感以及对生活观察和体验的细致。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7579

王维的诗作素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誉,这首诗中,明月、松林、清泉、山石、翠竹、青莲等景物构成了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富有层次感和色彩感,给人以美的享受。这首诗描绘了初秋时节山居所见的雨后黄昏,简洁而生动地描绘出了山间的美景,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诗的开头“空山”不仅指山中寂静无人,还点出了山林的空灵之美,经过新雨的洗礼,空气清新,景色美妙,让人感受到初秋傍晚的凉爽与惬意。颔联描写了明月透过松林洒下斑驳的静影,清泉在山石上潺潺流淌的景象,营造出清幽明净的意境。这两句一动一静,动静结合,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鲜活,同时也更突出了山林的幽静。全诗语言自然、清新、质朴,不事雕琢,却又韵味无穷。

岁月极美,在于它四时各具韵味。秋起,纵然暑气未退,我们对凉爽却多了一份悠悠然的期待。“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且采一份舒宁在心,静待第一片梧桐叶落,在节令的更迭中,把生活过得有声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