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马工程

办公室信箱

青马气象

青马气象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青马气象 > 正文

【青马记忆】霜降 | 好柿成“霜”,喜从天“降”

时间:2024-10-23    点击: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进入霜降节气后,深秋景象明显,冷空气南下越来越频繁。霜降节气特点是早晚天气较冷、中午则比较热,昼夜温差大,秋燥明显。霜降时节,秋风送爽,人们逐渐感受到季节的更迭,纷纷换上厚重的衣物以抵御渐凉的寒意。在这个过渡的季节里,温暖的食物和饮品成为了人们餐桌上的常客,不仅滋养了身体,也温暖了心灵。

科普小贴士

霜降,从词义看,好像在这个节气,会降霜,事实上却并非如此。二十四节气之一的“霜降”之名,“霜”是天冷、昼夜温差变化大的表现。霜降节气反映的是天气渐渐变冷的气候特征,并不是表示进入这个节气就会降霜。其实,“霜”也不是从天上降下来的,“霜”是地面的水气由于温差变化遇到寒冷空气凝结成。所以霜降不是降霜,而是表示天气寒冷,大地将产生初霜的现象。

气象变化

就全国平均而言,霜降,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进入霜降节气后,气温显著下降,昼夜温差增大,标志着秋季向冬季的过渡。冷空气活动频繁,导致全国范围内气温波动较大,尤其是北方地区可能提前进入初冬状态。同时,秋燥现象明显,人们需注意补水保湿以应对干燥的气候。此外,天气变化多样,可能出现晴天、阴天、雨天等多种天气状况,需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做好防范和应对措施。

习俗

在霜降这一天,传统习俗主要与农耕、养生和节气变化相关,反映了中国民间文化对于节气变化和养生的关注,也展示了与大自然的亲密联系。这个时节,人们会举行一系列的传统习俗活动,以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同时也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下是一些霜降时节的习俗:

01 拔萝卜

在山东地区,有句农谚“处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萝卜”,民间自古就流传着“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处方”之谚语,现代也有人称萝卜为“土人参”。要知道,白萝卜可是有增进食欲、帮助消化、止咳化痰、除燥生津的作用。

02吃柿子

霜降时节,正值柿子成熟之时,在霜降时节吃柿子,也是古代霜降的习俗。此时天气转寒,吃柿子可防寒保暖,还能补筋骨,非常适合霜降时节食用。

03 送芋鬼

霜降时节,人们用瓦片或者土块堆砌成塔,在塔里面放柴点燃,火烧得越旺越好,直至瓦片烧红,再将塔推倒,用烧红的瓦片热熟芋头或红薯,称为“打芋煲”,最后将瓦片丢到村外,这就是“送芋鬼”。古人以这样的方式,辟凶迎祥。

霜降三防

一防秋燥:

原因:霜降时节,天气渐凉,但秋燥依然明显,易出现口干、唇干、咽干、便秘、皮肤干燥等现象。燥易伤津,因此防秋燥尤为重要。

措施:

保持居室通风,多喝水,尤其是蜂蜜水、淡茶、牛奶等,以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度。

多吃生津润燥的食物,如梨、苹果、蜂蜜等。

少吃辛辣烧烤类食物,如辣椒、花椒、姜等,以免加重秋燥症状。

适量运动,增强自身抵抗力,但注意运动量要适量。

二防秋郁:

原因:霜降前后,阳气收敛,草木枯黄,落叶落果,万物萧瑟,容易引人忧思,使人意志消沉、抑郁。

措施:

选择天气晴好时出门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促进新陈代谢、培补正气、增强体质,消融忧郁和惆怅。

保持充足睡眠,尽量在晚上10点半前上床,睡“子午觉”对预防“秋郁”有很大帮助。

空闲时多与亲友交谈,分享彼此的感受和心情,以缓解压力。

可以尝试听音乐、阅读等方式来放松心情,舒缓情绪。

三防秋寒:

原因:霜降节气,气温骤降,寒意渐浓,人体容易感到寒冷。此时,各种寒邪、风邪和湿邪等容易侵袭人体的腰部以及下肢,造成气血不畅,导致人们极易受“老寒腿”、腰痛等的困扰。

措施:

按时增减衣服,尤其是头部、腹部和脚部等容易受寒的部位,以免湿邪、寒邪入侵导致生病。

注意保暖防寒,可以佩戴围巾、手套等保暖用品。

避免过度使用空调和电热毯等取暖设备,以免造成身体不适。

霜降前后,外界气温开始下降,人体的肌腱和韧带的弹力和伸展性也会有所降低,故运动前要做好热身,防止拉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