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浙江大学-吉林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教研能力提升培训班于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中心南楼370教室开始第五天的课程。
当天上午,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潘健作《树立“课程思政”核心理念——高等教育“育人”本质》的专题报告。
潘老师从新时代教育的思考、高校思政教育改革、何为“课程思政”、课程思政路径探索、课程思政案例分享五个方面阐述了高等教育的“育人”本质。她指出,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本质职能,要推进“四个回归”,即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梦想、回归初心,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实现由“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扩展,是充分发挥课程价值教育功能的重要路径,让课程门门有德育,教师人人讲育人,通过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正是我们当下要做的努力。
报告结束后,长春中医药大学杏林青马工程基地办公室秘书陈竞博作为学员代表,对本次学习做了总结交流。她首先感谢潘健老师为大家做了一场生动深刻的报告、同时感谢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为本次教研提升班精心准备的课程。其次,她结合国家政策和工作实际谈了自己对于如何讲好思政课的认识;最后表达了三种期盼:期盼能够再次有机会来浙江大学学习;期盼浙江大学及此次共同参加培训班的兄弟院校到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杏林青马工程基地考察指导工作;期盼同学情谊长存。
总结交流后,培训班举行了结业仪式。第一项由班主任柯雅妮播放学习期间的精彩视频,共同回顾了五天的学习历程;第二项由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西北东北区培训部主任嵇建琴发表讲话。她说,本次培训是大家相遇的起点,很感谢协同创新中心对浙江大学的信任和认可,感谢姜彤伟副书记、门瑞雪院长对于本次培训的重视,也感谢全体学员的配合与互动。希望全体学员能够以本次培训为契机,今后加强与浙江大学的联系,期待下一次的学习机会;第三项是颁发结业证书。由嵇建琴主任和门瑞雪院长颁发证书,学员代表上台领取证书。
当天下午,学员们前往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参观校史馆。在校史馆内,讲解员向学员们介绍了浙江大学122年的建校历程,其中包括对于浙江大学的建设有重要贡献的90名历史人物、求是书院的创立、国立第三中山大学的成立、浙江大学西迁线路、新中国成立后的浙江大学到四校发展等发展历史。通过讲解,学员们学习到了“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作为浙大人共同价值观的核心词,感受到了浙江大学“海纳江河,启真厚德,开物前民,树我邦国”的浙大精神,今后也会将这种精神作为榜样指引我们的工作。
至此
本次培训班圆满结束
学员心得
浙大学习的最后一堂理论课是潘健老师的《梳理“课程思政”核心理念——高等教育“育人”本质》。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从一名一线辅导员到一名思政课教师,作为大学生的知心朋友,我深知理想信念对于正值青年的大学生的重要作用。因此,身为高校教师,要时刻把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首要责任,将思政课堂与课程思政相融合,不断增强理论修养和职业素质,做到自己先“明道”,而后再“传道”。
长春中医药大学 张玢
美丽的七月,有幸随吉林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教研提升培训班来到浙江大学 ,即是难得的一次职业充电,也是一次与名校教师授“面对面”的交流机会。学方知少,行方知远,学习培训是基础,提升能力才是关键。通过本次学习,得到以下感触:
一、作为新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学会学习。学习乃提升之本,在浙大培训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常态化的学习是表面化、功利化和碎片化的,已经许久没有系统学习成体系的知识内容了,无论业务知识还是人文内容。培训中,老师们为讲好课,每一张PPT之后,都凝结着他们的汗水,值得我学习。
二、作为新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学会总结。毛主席曾说过“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名言,可见总结能力的重要性。新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开展?如何创新推进?都是没有现成经验和做法的,这些都需要边实践边总结才行。而我们所缺乏的正是这种总结能力,加强总结能力建设,应当成为我们必要的硬功夫。
三、作为新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学会讲话。人与人相处其实就是讲话艺术的融合。这次培训课程的设置极其科学合理,讲深、讲透、讲懂的难度很大。但令我惊奇的是每位老师都讲解得非常深入、生动、深刻。风趣幽默的方式进行讲授,将讲台变成舞台、将讲课稿变成“脱口秀”,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四、作为新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学会分析。我们已经处在一个大数据时代,对于这样的时代,分析能力则显得尤其重要。对于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来讲,对个案、类案进行实务、疑难分析,老师们的做法,很有借鉴价值。
五、作为新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学会跨界。信息时代,各种、各类知识正在加快融合,其边界正在模糊。这次培训中,我明显地感觉到,老师们所讲课题,交叉度、融通度的特点十分明显。党建融入了思政,思政植入了历史学等。所有这些都反映老师们的知识面的宽宏与厚重。值得我们学习,立足本职岗位,争做一个“一专多能”的教育工作者。
当前,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国情、我们必须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做好本职工作。
长春中医药大学 张冰锐
浙大的5天学习虽短暂但很充实,老师授课,干货满满、形象生动,5天的学习让我感受到了浙大的人文气息和独特魅力。看到先进的理念,开放的思维,严谨的治学态度,也让我找到了差距,对工作产生了深度的思考,是提升素质的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更应有“大思政”的育人格局,应当把精力更多地用在用先进文化引领学生成长上,以积极向上的生活追求为学生做出榜样,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学习时间有限,但思考内容无限,我们将满载思考和记忆而归。
长春中医药大学 董优
通过听潘健老师对《树立“课程思政”核心理念——高等教育“育人”本质》的讲授,让我对课程思政、教师定位、立德树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从“思政课堂”到“课程思政”模式的转变,就要求教师需给自己一个更高的定位,不仅仅限于完成教课任务,还需将德与术真正融入课堂,将铸魂育人具象化、精细化,让学生听的懂、肯接受、肯奋进,从而为国家、社会培养出一批批拥有厚德精术、家国情怀的青年才俊!
2017级中医心理学研究生 郑闪闪
传统的"思政课堂"模式已经由"课堂思政"模式取代。那么怎样才能把课堂思政做好,让学生真正接受,在浙江大学潘健教授循序渐进的讲授下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是的,只有把当下发生的时政要事和大事与理论相结合,用生动的案例诠释理论,才能够吸引学生的眼光和兴趣,并且从根本上发挥课堂思政的育人,育德的作用。
2017级中医心理学研究生 付利婷
思政课堂、课堂思政,如何辩证的看待二者关系成为思政老师与专业课老师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潘健老师通过生动的案例为我们进行讲解,并解释课堂思政要体现与时俱进的特点,不能为了讲思政而思政,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愿意听、乐意听。短而深韵,这是对浙大校训“求是创新”的概括;长而深厚,这是对浙大百年校史的总结。校史不仅是对一个学校的高度概括,更是对学校创新发展,继往开来的铺陈。站在伟人的肩膀上,铭记竺可桢老校长的“二问”,才能为浙大新的历史书写华章。
2018级中医心理学研究生 程智方
今天是我们在浙大的最后一天,带着满满的不舍,我们在潘健老师讲授的 树立“课程思政”核心理念——高等教“育人”本质中结束了我们最后一节课。老师全面给我们讲解了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也详细阐述了“课程思政”的内涵:即将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内涵落实在课堂教学中,让所有课程都上出“思政味道”。
下午,我们前往了浙大的校史馆。从门厅处那幅长长的油画开始,我们重温了浙大百年来的峥嵘岁月,感受了浙大厚重而沧桑的历史。
最后,很感恩可以有这次学习的机会,可以让我们探索不一样的知识领域,也更让我们坚定信念,努力奋进,和各位优秀老师们看齐。
2018级中医心理学研究生 刘莎
五天的学习,感触颇深。从如何讲好课到学习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家的发展教育先行,教育的发展育德在先。深感为大学老师之不易,之辛苦,之付出。特别是思政教师,育人教书,指导学生成人成才。感谢所有恩师,指引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努力奋斗,激励我不断前行。
2018级中医心理学硕士研究生邱永亮
今天,上午听了潘老师《梳理“课程思政”核心理念——高等教育“育人”本质》的课,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对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等观念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看到了老师对于课堂的思考,让学生爱上课堂,爱上学习。下午参观了浙江大学的校史馆,体会到了浙江大学的深厚底蕴,重温了浙大百年的光辉历史。很感谢此次之旅,让我收获满满。
2016级青马学员班 韩春雨
今天上午听到了潘健老师关于“课程思政”的解读,我意识到在课堂中要带着家国情怀学习专业课,励志做新时代的技能型人才。下午参观了浙江大学的校史馆,感受到院士们的情怀,也感受到高等学府的雄厚师资和文化底蕴,此次浙大之行,收获满满,一次浙大行,一生浙大情。
2016级青马学员班 刘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