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马工程

办公室信箱

导师引领“水”计划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五行计划 > 导师引领“水”计划 > 正文

【导师引领】门瑞雪导师组见面

时间:2020-05-02    点击:

2020年4月30日,门瑞雪导师组召开见面会。  

导师简介

 

门瑞雪,中共党员,医学硕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与咨询工作。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10余项,参编书籍曾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参研成果曾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主编和参编书籍7部,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  

学员心得

今天中午我们再一次与门老师进行线上见面,见面之前,老师布置了任务,同学各自观看视频《窑洞里的读书人》,同学们分别结合自身阐述了自己所受到的启发,见面最后门老师针对同学们的发言以及视频做出了总结,老师让我们每个人思考没有功利性的读书和有目的读书的区别,前者是功利境界,后者是道德境界,并且提醒我们在家学习的状态和效率肯定不如在学校,一定要做好自己的计划。  

针对《窑洞里的读书人》学习之后,我个人有如下三点思考:  

1、首先读书一定要是自发的,这样才能在任何的时间,任何地点都想要去读书,这就好比我们喜欢做一件事情,只要你时刻想着它,那么你任何时间都想要去做。  

2、其次就是老师讲的读书需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现在我们说是在线上的教学,无论是同学们自己读书或者是专业课的学习,我们都需要进行独立的思考,因为独立思考的形成过程是十分必要的。4月19日,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教授,为即将正式返校的学子们上了开学第1课。其中只讲了8个字,独立思考和尊重科学。他讲到同学们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开始虽然也有错误的观点,但都没有关系,独立思考的价值是一辈子的,不仅会在学习中受益,将来工作中走上社会,甚至走出国门,在任何一个地方都会受益于你独立思考的这种行为和能力。所以说最重要的还是独立思考的这个过程中你所收获的东西。  

3、第3点就是知行合一行胜于言,它出自王守仁的传习录。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是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称得上“善”,致良知,知行合一,同时也是阳明文化的核心。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中国古代前辈留给我们的东西真的很值得我们去钻研去研究,而不是读完就结束了,正像习总书记那样,读书过后也有自己的思考,并且运用到实际,才不算白读。  

——2017级学员张金威  

2020年4月30日,今天中午我们与门老师进行了线上见面,我们就观看视频《窑洞里的读书人》进行了分享。习总书记读书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在梁家河他无时无刻都在读书,即使在自己很累的情况下也不会忘记读书,甚至将读书当做了自己生活当中的一部分,各种的书籍都有涉猎,而我一直都专注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也应该去读一些其他方面的著作,来拓宽自己的视野,知识是一点点积累的,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会碰到很多不了解的事,这个时候,读书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成长方式。但同时门老师告诫我们也不能死读书,而是要去间接培养自己的思维,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要去不断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库,将读书当成自己的爱好,勤学善思,增长见识。  

——2017级学员李欣  

2020.04.30今天中午我们与门老师再次在钉钉平台上相遇。本次视频会议的主题是关于《窑洞里的读书人》相关思考,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进行分享,通过观看该视频内心是非常震撼的,“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习总书记的这句话给了我极大的震撼,习总书记不止一次强调读书对于修身的重要性。知识是靠一点一滴积累出来的,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养成一个好的读书习惯是至关重要的,这一点我们从习总书记的身上可以看出,青年时期的他只要出去随身必带书籍,有空闲时间就会琢磨一下书里的内容,这一点可以看出习总书记的读书习惯值得我们去学习,那么我们要看什么样的书呢,个人觉得应该多读一些经典,经典的东西虽然看上去很枯燥,但当你仔细的品味会发现里面有太多太多我们探索的东西,而且经典的东西经历了历史的积淀,至今仍然可以知道我们的实践,怎么样读书呢?个人觉得应该“读书穷理”“一门深入”作为医学生,我们都知道被誉为“百代之师”的孙真人在他的著作中曾谈到:“凡欲为大医者,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我们看到这儿会觉得一辈子也读不完这些经典,但是个人觉得孙真人想说的是不必要每一门经典都需要去全面钻研,“一门深入”在这里就体现出来了,学习其中一门经典,然后理法贯穿,这样其他的经典大门会为你层层打开。总之,今天的视频会议收获满满,期待下一次见面。  

——2017级学员从承志  

2020年4月30日,导师组进行了见面会,会前由黄天桥学长分享《窑洞里的读书人》,会上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心得,我从中感悟到三点。1、习总书记面对上山下乡的挑战,跳蚤关、吃住关等依然不忘学习,并且涉猎广泛。2、习总书记心中爱民和坚持不懈,面对百姓的实际问题,缺乏燃料的问题,从报纸中得知沼气池可以缓解,自费去四川学习沼气知识,办了河北省第一个沼气池。3、面对问题需要结合实际,实事求是解决问题,在前几年,安徽部分地区也在兴办沼气池,但是当地并不缺乏燃料,办完一些沼气池都荒废了,综上,我们在解决生活的问题时,在参照方法论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会中,李欣同学提出了问题“关于功利性阅读,”视频中说道习总书记是无功利性阅读,会后我也不是很清楚,于是上网查阅了一些资料,人的行为都是有目的的,但是目的不等于功利,根据冯友兰先生对人生境界的论述,人生境界,按照人对自己行为的意义之觉解程度,分为自然境界(无甚觉解,不知道为什么而做,几乎没有意义)、功利境界(知道自己所做之事的目的是为了自己的某种利益,有功利意义)、道德境界(知道自己所做是为了个人之上的社会整体,有道德意义)和天地境界(知道自己所做是为了宇宙中一切生灵,有超道德意义)。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的人,不用教育,自然就是;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的人,是通过圣贤教育而提升了精神境界之后的人,我们通常称这种境界的人为圣贤。  

会议最后,门老师让我们思考“书中自有黄金屋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区别,”书中自有黄金屋是功利性读书,只是体现了为了追求物质生活的提高而学习,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有目的的学习但是不带有功利性,是为了个人之上的社会整体,体现物质的个人追求,前者是功利境界,后者是道德境界。  

最后,希望自己按照门老师所说,把半个月当成放假时段利用这个时间段提升自己,同时也希望自己多从集体角度思考问题,少些功利,提升境界。  

——2017级学员王清玉  

2020年4月30日,今天中午我和我的组员们以及研究生学长与门老师在线上进行了见面会。会上我们就上次学长给我们留的视频《窑洞里的读书人》发表了一下我们的学习感悟。看完视频以后,我被习总书记那种就算条件很艰苦也一直刻苦读书不断学习的精神所震撼。如今我们的条件这么好,还能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学习呢。马上我们也要面临考研,毕业等一系列抉择,越是在这种关键时刻,我们更应该咬紧牙关,为了自己的理想而放手一搏,希望大家都能靠自己的努力,实现心中的理想。  

——2017级学员邹得方  

2020年4月30日中午,在钉钉平台上门老师和研究生学长以及青马们进行了导师见面会。首先是进行每人的发言,发言内容是对《窑洞里的读书人》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作为分享,并对我们本身有所启发。通过学长学姐和同学们的发言,我更加全方面,深刻了解《窑洞里的读书人》所包含的深刻意义。抓紧时间读书、不带任何功利性的博览群书、“取法于上,反得为中,取法为中,故得其下”、“知行合一、行胜于言”都对我们的学习生活进行了启发,学思践悟,勇于创新。同学们都发言后,门老师进行了总结和指导。通过在家上网课的这段时间,告诫我们一定要认真的做好积累和准备,同时也通知了我们学校对于教育的“四改”,并以此提示我们要有活跃的思维和创新的思维,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仔细思考了这两句话的含义,书本可以让我们的思维和灵魂都进行提升,通过书本学习到的知识不仅仅是为了个人,同时也是为了社会为了国家,为了更好的发展与创新。对视频中老师提出的问题:功利性和目的性的区别,也是进行了思考,首先目的性指的是目标,对目标进行定性,不单单是为了某种利益,而功利性是只看到利益,并对着利益这个方向展开。并在最后门老师希望我们在开学之前的实践可以好好利用,有目的性的做好学习计划。本次见面会收获很多,十分期待下次的导师见面会。  

——2018级学员白健琳  

4月30日中午,我们与门老师和17级学姐学长进行了本学期第三次云见面。此次见面的主题是分享《窑洞里的读书人》观后感,主要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热爱读书追求真理的事迹。首先,我们依次结合个人的读书经历与习惯交流了心得体会。勤学实干、创新创造是青春飞扬的通行证。习总书记在梁家河“有个针缝的时间都读书”,渴求知识,崇学尚读,留下了许多好读书善读书的佳话轶事,如煤油灯下熏面看书,走三十多里山路借书。他的博学多识赢得了村民的尊重。在梁家河的几年里,他一直苦干实干,同他一起劳动过的王宪平说“很卖力气,肯吃苦,一点儿都不惜力”,因而被誉为“好后生”。当上村支书后,他大刀阔斧地抓生产,组织农民打坝打井,改革创新生产组织方式,设立铁业社、缝纫社、代销点、磨坊,即使这样总书记依旧有个针缝儿的时间就读书,可见他的读书观多么端正。所以我们要学习总书记刻苦博学的读书精神,在处理好专业知识学习之余,要利用好针缝儿时间,通过读书来提升自己。之后门老师对我们的心得交流做出总结,教导我们应该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可行的读书观,要明白“目的性读书”和“无功利性读书”的真正含义。和老师、学姐学长们,以及同学们每一次的交流,收获与感触良多,期待下一次见面。  

——2018级学员陈俞羽  

2020年4月30号中午,我们和门老师进行了导师见面,现在每周导师见面成了我们的必备功课,这次见面的主题是对《窑洞里的读书人》这个短视频的感悟,我们每个人都从不同的角度对习总书记在读书方面进行了自己的分享。习总书记他一直在刻苦读书,不管环境多么困难,他永远把读书放在第一位,正因为这样,才造就了一个知识渊博,永远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国家领导人。对我的影响较为深刻的就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读书方法是采取比较分析的读书方法,他是通过比较各种类型的书,从不同的书不同的视角,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之后再进行相互交流,相互分享,这样也是一个很好的提高自己的方法。还有就是在知识的学习方面,知识是靠一点一滴积累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现在我们都是待在家中依靠网络进行学习,所以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必须要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学习计划,完善自己,向自己的目标努力。  

——2018级学员张世睿  

2020年4月30日中午,我与学长学姐们们和门老师在钉钉上见了面。这一次见面会主要是分享交流我们观看短片《窑洞里的读书人》的思考感悟。同学们对于青年时期的习总书记主动去四川学习并在陕西建造第一口沼气池的事情感触颇多。同学们说,学习要做到知行合一,读书不可只读,而应该思考与钻研。分享途中,李欣学姐提出了何为“无功利性读书””的问题。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最后,门老师讲我们学习读书是为了什么,是要把读书作为一个日常行为习惯。努力提升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门老师告诫我们要好好的利用时间,要努力的做好学习计划。  

——2018级学员段练  

2020年4月30日中午,我们导师组在钉钉平台上分享了观看视频《窑洞里的读书人》后的心得体会。视频就四个方面讲了总书记学习的特点:不带功利心读书;注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采取比较分析的读书方法;知行合一,行胜于言。大家在讨论时也涉及了其中多方面的内容。在这次的分享中,我不仅聆听了不同的学习经历与学习方法,更收获了新的学习思路。  

在李欣学姐提出关于“不带功利心读书”该如何理解的问题之后,黄天桥学长马上讲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这样的读书就像吃饭睡觉一样,不需要刻意为之。之后老师又引导大家思考“功利性”和“目的性”的区别等。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不会去细究类似这样的词,好比这个话题,平时我只会简单的想到“不带功利心”与“带功利心”相反,根本不会牵扯到“目的性”。而老师提出的问题,则是很好的示范了“对比分析的读书方法”,相信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我会更好的理解与借鉴这些学习方法。  

——2018级学员桂欧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