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马工程

办公室信箱

自我提升“木”计划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五行计划 > 自我提升“木”计划 > 正文

【青思大讲堂】辅导员专栏 | 与你分享辅导员抗“疫”路上的所思所想

时间:2020-04-21    点击:

今天,要和同学们分享心灵感悟的两位辅导员老师是中医学院阿米娜老师和药学院刘妍老师。  

从来没有一个假期像今年这样特别

 

作者:阿米娜·阿不都热合曼,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辅导员  

从来没有一个假期像今年这样特别,让我如此惦记你们。亲爱的同学们,你们今日可好?  

总有一种爱让我们热泪盈眶

我们与疫情的战斗持续已近三个月,当我们回首来路,总会有一种情愫涌上心头,是一种震撼,也是一种感动。就像曾经在观看国庆阅兵仪式时那样,不经意间让我们热泪盈眶。这同样是一种爱国情感,让一个个“最美逆行者”将“忠于职守”这种情感传递于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也融入在了全体中国人民同心抗疫的坚定意志中。回溯百年历史风雨,正是因为这份爱我们才能从苦难中站起来,才能在风雨中举步向前。中国的昨天已写在人类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当下,每一个奋力与疫情搏斗的故事都在告诉我们该如何书写这份热爱。  

84岁的钟南山院士,在告诫所有人不要进入武汉之后,自己乘坐高铁第一时间前往武汉,带领专家组在疫区开展疫情调查工作;73岁的李兰娟院士,继抗击非典、H7N9后,再次奔赴前线,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人民日报曾这样评价钟南山和李兰娟,称他们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当然,还有无数来自全国各地的“逆行者”,不分昼夜地奋战在防疫的第一线。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当代医者的使命、责任与担当。千千万万的防疫工作人员教会了我们“知险境而无畏,明职责而坚守”的道理。  

每个人都是时代主角

疫情暴发后,我们响应号召“宅”不出户。昔日车水马龙的街道就像被按下了暂停键。许多人开玩笑说“怀念城市堵车的日子”。然而,城市“空”了,人心却是“满”的。有的人默默地给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寄去了物资,有的人将筹集的善款源源不断地汇向了疫情重地,还有的人给医护人员留守后方的家人送去了无数“暖心包”。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同学和老师积极投入防疫志愿工作,利用专业知识为防疫做贡献,他们的精神和行动也深深感染着我。因此,在看到乌鲁木齐团委招募志愿者的消息后,我毫不犹豫的报了名。培训过后,2月14日我正式上岗了。我的工作是“转运”,转运发热患者和发配隔离点医疗物资。每天身穿防护服,近距离与发热患者接触,而且工作环境封闭,15天、24小时随时待命,每天平均睡眠时间不到5个小时。说实话,那段时间我的心理压力是巨大的,说不担心自己的安危,不害怕被感染那一定假的。但同时,我也真切体会到了与时间赛跑的紧迫感,体会到了一线工作的辛苦与责任,也更加懂得了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半个月的志愿服务工作让我学到了很多、也成熟了很多。现在想起那份特殊的经历,我依然为自己感到骄傲。我们每个人都是时代的主角,以点滴的善举汇聚着时代的光芒,在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在时代呼唤我们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义务也有责任为祖国和人民贡献一份力量。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我们终将战胜这次疫情,就如同我们在历史上曾经战胜每一次困难一样。这个春天,终将会被历史铭记。“有国才有家”。我们必须凝聚起爱国的信念,这信念是昨天的泪水,是今天的担当,是明天的希望,是你与我奋斗的模样!你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作为青年一代,我们应当主动担当,增长才干,用自己的青春和力量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只有这样才能不负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每一场战役,我们都不是旁观者

 

作者:刘妍,长春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辅导员  

17年前,有一种叫SARS的病毒开始在中国土地上蔓延,那年春节全国也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抗击非典。那一年,我18岁,大学一年级。那时候我对非典的印象是,我们不能出校门了,我们不能回家了,我们每天三次上报给辅导员老师体温和永远充斥着的醋和消毒水的混合味道的大学校园,广播中听到的不断出现的一个词——“众志成城”。“非典”对当时的我来说似乎过得轻而易举,甚至因为常常不用上课而感到愉悦,然而这一场战争中医护人员的死亡人数达到了总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60后70后肩负起那个时代的责任。  

五年后,汶川大地震,让我明白了“众志成城”的真正意义,短短几分钟的震感,带来的是毁灭性的灾难,那一年,我24岁,一名新入职辅导员,手机还没有那么普及,我们只能通过电视了解四川的情况,那一年我们把微薄的工资捐给灾区,那一年我看见太多的人民子弟兵奔赴汶川抗震救灾,那一年,第一批跟我一样大的80后们开始逐渐扛起自己的历史责任。  

17年后,又是这样一个春节,我们正在合家欢乐的时候,农历腊月二十三,武汉封城,新型冠状病毒肆意蔓延,一个个突如其来的新词语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开始带起口罩,停止了一切不必要的出行,拿着手机坐在电视前,关注着全国疫情的发展,关注全国奔赴武汉踏上逆行之路的医务工作者和志愿者。这一年,我36岁,一名老辅导员。  

这一次疫情,作为一名辅导员我深感责任重大,也时刻被感动着,我的学生们有的学生加入了网络辟谣小组;有的主动关心同学情况,有的帮助老师做数据统计工作;有的主动捐献口罩;有的配合社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90后的大学生们他们一边配合国家号召“一动不动”,一边拿起自己熟悉的互联网武器,用他们自己的语言传播着“正能量”。  

而作为辅导员的我,从疫情开始的那一天起,我们就已经站在了抗疫的前线,开启了居家办公模式,24小时待命,手机不离手,电脑不关机,再也没有了寒假暑假睡到自然醒的时候。每天心里想的就是我的学生是不是都没有发烧,都没有外出史,都没有武汉接触史,学生们很听话,每天下午三点上报给我没有被确诊,没有疑似,没有出省,没有返长,不需要心理辅导,没有被隔离,没有发热。这个过程不是一开始就很顺畅的,因为有的学生还没有意识到疫情的严峻,存在侥幸心理,有出现报的不及时的现象,我就每天给学生打电话,学生如果因为在家学生习惯性晚起和手机静音没有接电话,我就给家长打电话,那段时间自己真的是可能不那么“遭人喜欢”。半夜12点办公也不是稀罕事儿了,由于假期,学生也都变成了“夜猫子”,而我也同样习惯了每天无论什么时候都第一时间解答学生的任何问题,尤其是毕业班同学,他们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正常的实习、正常的外出找工作、论文没有数据无法完成等等问题。经过一段时间与同学们的“磨合”,同学们能够全部主动网上打卡报平安,看着群里接龙的数字每天都是满员,不用再长长舒口气的感觉棒极了。最值得欣慰的是,同学们开始在群里主动发起讨论,面对疫情,他们说出了爱国的话语,主动的担当,志愿服务,疫情在逐步好转,其实现在回想起来,相比工作在医院和一线的同志们,我们这点辛苦又算得上什么呢,这应该是特殊时期每一位辅导员都应该做的事情。  

2月22日,对于我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学校青马学会组织青马教师参与志愿活动,配合附属医院做预检分诊工作。作为一个6岁孩子的母亲,我曾经犹豫过,但是这个想法转瞬即逝,占据我脑海的是,我是一名党员,在疫情面前,只要国家需要,我将义无反顾。2月28日,当第一次穿上厚重的防护服,带上面罩,拿起测温枪的那一刻,心中有的只有骄傲,骄傲自己可以作为青马教师,可以有这样的机会为社会做一点事情。4个小时,173次抬腕,173声问候,虽然身体很累,但是心里更多的是自豪。  

2020年,是不平凡的开端,但注定温暖,疫情面前,让我们携手前行,早日打赢这场硬仗,让我们早日在长中医的校园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