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奖学金是高等学校学生获得荣誉等级最高的国家级奖学金,也是评审最规范、标准最严格的一项奖励。每年全国2000多所高校、近2700万名在校生角逐5万个名额,获奖比例仅为0.2%。2018-2019学年度,长春中医药大学共有16名本、专科生获得该项荣誉。榜样就在身边,优秀从不缺席。让我们共同认识一下这些优秀的国之骄子。
No.3:针灸推拿学院——管其凡
管其凡,男,汉族,中共党员,针灸推拿学院2016级针灸推拿学6班学生,现任班级班长,创新创业协会副主席,校团委学生副书记。曾获学校一等奖学金三次,省政府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各一次;获得学校“优秀学生干部标兵”、“优秀团员”、暑期三下乡“优秀个人”等荣誉称号,曾获中国科协年会、“中国--东北亚”博览会等大型活动“优秀志愿者”称号;在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银奖,曾获“远志杯”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第二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挑战杯”吉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等。

信念坚定的青马学子
入学伊始,学校开展“杏林青马工程”,他积极申请加入,成为杏林青马工程首期学员班的一员,在青马的两年学习生活中,他先后跟随张曙光和王延博两位青马导师学习,踊跃参加“十九大精神”学习,重走抗联路等理论实践活动,在杏林青马工程的培养下,他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需要他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在没人监督的时候,能够做到“慎独”。他作为青马代表参加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奶奶的青马座谈,听从号召做有担当的青年学生;作为学校代表参加全国中医药大学生骨干培训班,与全国中医药大学的学生骨干交流心得,取长补短;作为学生代表参加省学联第十次代表大会,认真行使代表权利,更好地为同学们服务。在2019年4月他以“优秀学员”身份在青马班毕业,并在当年12月13日转正成为一名正式党员。作为党员的他,积极带动班级同学,以情景剧等丰富的活动形式来学习马列主义,增强班级凝聚力,带领班级先后获得“先进班集体”,“五四红旗团支部”等荣誉称号。

砥砺前行的学术新人
学习上,他认真踏实,在课上他总是坐在教室前面几排认真听讲,坚持把当天学习的知识弄懂弄会。因为努力,所以成绩满意,平均绩点3.6,所有必修考察课均为“优秀”,无不及格科目。学术上,他孜孜不倦,加入到吉林省针灸学会青年学生委员会中学习,在辅导员王佳佳老师帮助下,班级与附属医院传统诊疗中心建立联系,提高了他临床能力,后又通过选拔加入到“长白山通经调脏手法流派传承班”中,在张欣老师支持下,传承班开展红色医站,广受大家好评。在学术科技上,他积极申请加入研究生学长学姐们关于“抖音”的社会调查,期间他学会了数据分析作图等技能,经过不懈努力,团队的《“抖音”青年的网络狂欢》在吉林省“挑战杯”竞赛中获得一等奖。他以兴趣为导向,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的浪潮中,参与的两个项目在第五届吉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分别获得金奖和银奖,金奖项目《丝路通——对韩跨境B2C一站式服务领军者》成功入围国赛,并取得银奖的好成绩。他提前接触动物实验,在徐小茹老师指导下,团队成员共同努力下,主持的《基于In-Vivo Xtreme技术的针刺对骨肉瘤模型小鼠的形态学差异研究》大创项目获国家级立项并顺利结题。

实践淬炼的学生干部
作为一名学生干部,他更注重学生这个身份,多次获得学校奖学金,为同学们树立榜样。作为班级班长,以“重点班集体建设”为契机,开展“一对一学习帮扶”,班级内四六级过级率50%以上,2人获国家奖学金,2人获省政府奖学金。作为创协副主席和KAB创新创业俱乐部会长,他锐意改革,将创新创业类社团重构重组,重新焕发社团活力,丰富双创活动,普及双创大赛知识,举办了“双创说”等特色品牌活动,广受同学们好评。作为分管创新创业和社会实践的校团委学生副书记,他常常带头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做到今日事今日毕。利用假期时间他参与编著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参赛指南《追逐梦想》,在今年吉林省“互联网+”大赛中协助老师培育报送千余个项目,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校也取得金牌数和奖牌数双第一的好成绩。

倾情倾力的志愿青年
作为新时代青年,他永远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2017年他参加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志愿服务活动,受到“亚洲电动车之父”陈清泉院士的认可和鼓励。2018年,他跟随“益行人支教团”来到国家级贫困县巴东开展支教志愿服务活动,主持开班仪式和脱贫攻坚联欢会,主动照顾班级贫困学生,期间团队受到巴东县钱才东副县长亲切接见,回校后,团队收到驻村第一书记范绪浩书记发来的感谢信,他备受鼓舞,积极向同学们宣讲,号召更多有能力的同学到祖国需要的地方。2019年他又组织带领50余名同学参加第十二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志愿活动,每天除了完成自己的工作,也要确定每位同学是否安全返回,志愿服务期间总是最后休息。几年来,他热衷志愿服务,在十余个社区,服务百余人数,服务时长千余小时,他觉得志愿服务不是单方面给予,在志愿中不仅能提高专业本领,也能收获快乐。

大学四年,他有收获,有成长,知使命,懂担当。他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在医学道路上,他牢记使命,牢记大医精诚,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他说,愿意用全部热忱和努力,去呵护这段奔向星辰大海的伟大征程,在这青春盛世,争做新时代向上向善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