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中国中医药报》以“中医药院校里的‘红色试验田’”为题,报道我校杏林青马工程先进经验。

报道原文如下:
长春中医药大学“杏林青马工程”
中医药院校里的“红色试验田”
在长春中医药大学,有一块特殊的“红色试验田”——杏林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下简称“杏林青马工程”),将中医药专业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马克思主义教育进行深度融合,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的中医药人才。自2016年实施以来,长春中医药大学已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形成了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成熟培养模式,其实践经验在全国中医药院校中产生了示范带动作用。
创新培养模式 播种红色信仰
前不久,长春中医药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学院组织了一项特别的参观活动——杏林青马工程2020级学员班全体学员在线上参观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通过一个个再现的场景、一幅幅珍贵的照片,重温党的光辉历史,感悟非凡奋斗历程。“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秉承初心与使命,自觉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奋力谱写青春华章。”活动结束后,2020级中药学专业学生雷蕙嘉激动地说。
这是长春中医药大学“杏林青马工程”之“五行计划”中一项生动的育人实践活动。
2016年,长春中医药大学党委创新实施“杏林青马工程”,创造性地设计了包含理论导航计划、文化滋养计划、实践淬炼计划、导师引领计划、自我提升计划在内的“五行计划”,通过一系列现代化教育手段,努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在“实践淬炼计划”中,学员们走进多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基地及中医药类考察实践基地学习,开展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在“自我提升计划”中,要求学员自我学习和完善工作,学员每学期均需阅读一本好书、撰写一篇调查报告、参加一次社会服务、参加一项科学研究。学校每学期进行青马学员标兵评选和读书标兵、学习标兵、实践标兵等单项优秀评选活动,召开表彰大会,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在“理论导航计划”中,通过教学内容改革与教学方法改革结合、课堂理论教学与课下实证分析结合、校内教师授课与校外专家讲座结合、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结合、教师讲与学生讲结合形式,形成具有创新性和实效性、受学生欢迎的具有中医药大学特色的“青马工程”思想理论教学体系。在“文化滋养计划”中,组织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认证工作,加强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在“导师引领计划”中,学校全体校级领导和部分正处级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专业高级职称教师成为青马学员导师,从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全方面提供指导。
在制定培养计划的同时,长春中医药大学还建设了专门负责开展青马工程教育与培养的处级单位——杏林青马工程基地,并成立党委会,设置专职岗位,既作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专门教学机构,又负责落实和协调全校杏林青马工程的工作推进,在全国高校中属于首例。如今,学校党委在杏林青马工程基地的基础上成立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学院”,作为学校的专项教学培养部门,出台并实施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建设标准》,“杏林青马工程”又迈上新台阶。
“高校党委肩负着特殊使命,那就是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让他们成为国家发展的栋梁。而‘杏林青马工程’要做的,就是给我们的党培养有理想、有信念的后备力量、骨干力量。”长春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江凤艳表示,“我们必须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坚持不懈地把‘杏林青马工程’推进下去,让理想信念的种子牢牢根植在青年学生的心中。”
发挥示范效应 师生共同成长
抓精英培养,以精英带动全体,让青年教师与青年学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是长春中医药大学“杏林青马工程”的另一个亮点。
在学生层面,学校建立了全程培养、分层衔接的“金字塔”式教育培养体系。“锤炼塔尖”,即通过严格的程序和考核,每年在大一新生中优选出100名左右优秀学生作为校级青马班学员,进行为期2年的系统化、专业化、精英化培养训练;“壮实塔身”,即由各学院党委主抓,成立二级“青年马克思主义学会”,培养学院层面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骨干;“筑牢塔基”,即班级成立青马小组,定期开展马克思主义学习实践活动。
如今,“杏林青马工程”培养的学员中82%以上加入了党组织,涌现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刘晟、“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优秀青年”杨灼银、“吉林好青年”刘明宇等一批先进典型。
在教师层面,2017年,学校专门成立了“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学会”,并将其纳入“杏林青马工程”,与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一起抓。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学会还成立了党组织,积极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以此提高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学会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据长春中医药大学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学会会长黄海鹏介绍,学会成立以来,已吸引学校19个基层党组织、40个部门的400余名青年教师加入,占全校青年教师总数的80%。通过学习和实践,这些青年教师在思想、能力水平和专业技能上都获得了进步,很多人已经具备了“双带头人”的条件,成为学校各领域的重要力量。
“我们希望‘杏林青马工程’成为一颗火种,青马学员和青马教师走到哪里都能发光发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不断影响、带动全体师生奋斗进取,为党和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江凤艳说。
彰显育人实效 拓宽思政平台
青马学员82%以上加入党组织,90%以上获得校级以上各种奖励,青马学员获得省部级以上各种表彰奖励200余人次,青马学院教师获得省级以上教学奖项180余项,青马学院获评“吉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近年来,长春中医药大学“杏林青马工程”育人成果日益彰显,学校思政工作也在不断实现新突破。
最明显的是,“杏林青马工程”的教学成果直接推动了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教学质量。长春中医药大学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并设立了全国唯一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研究二级学科,在马克思主义学院设立“中医文化学”并招收跨学科的“中医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获批吉林省高校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也落户于此。
2021年,为深入探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新模式,协同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长春中医药大学发起成立全国中医药院校“杏林青马工程”协作会的号召。甘肃中医药大学、贵州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山西中医药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云南中医药大学等多所中医药院校积极响应,共同成立全国中医药院校“杏林青马工程”协作会,搭建起全国中医药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交流平台。
截至目前,协会项目成果在国内30余所大学推广,促进了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激发了学生成为“党的青年政治骨干”、成为“党的事业接班人”的热情。
如今,“杏林青马工程”已成为引领长春中医药大学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打造‘杏林青马工程’精品项目,是学校党委深化推进党建‘四大工程’重要举措,下一步,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继续构建‘杏林青马工程’6.0版标准,推进青马学院在教育方式、手段和平台、载体等方面实现全面创新升级。”江凤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