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长春中医药大学首届“最美教师”颁奖典礼在学校四象城剧场隆重举行,对我校长期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师德师风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教师及教师团队予以表彰。现将长中医“最美教师”的动人故事与你分享。
做心怀国之大者的“大先生”
“要给学生一瓢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甚至一缸水。” 这是临床医学院教师孙聪常说的一句话,也是她29年如一日,潜心研究教学的不竭动力。
从教以来,孙聪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做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她以德立教、立学、立身,以精湛的专业技能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广受同行专家和身边师生的好评。在传道授业解惑之路上,她以终身学习的理念,坚持教学相长、深耕不懈,成为一届又一届学子心中的好老师 。
学生成长的引领者
“今天,我想从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出发,与大家交交心,算是临时上一节思政课,聊聊作为医者,在病毒危机面前我们该如何知重负重,专业报国……” 2022年3月,长春爆发新冠疫情,孙聪没有耽误学生一节网课,还因势利导将这次“人民战争”带入学生思政课堂,引导医学生如何在国家有难时冲锋在前,体现医者仁心和职业担当,这让学生们深受教育。
在这次“全民战疫”最为胶着的时候,孙聪第一时间报名下沉到社区参与指导疫情防控,协助社区开展核酸检测、“敲门行动” “扫地行动”等工作,利用自身医学知识,提出很多科学防疫方法,并主动当起疫情防控政策宣传员、隔离管控员、秩序维护员、排查登记员、群众服务员,用每天的2万余步,为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大课”。
“教师做的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格的工作,我们必须要做心怀国之大者的‘大先生’,要有大境界。”孙聪常对团队老师这样讲。她认为,身为教师一定要做好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时时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引导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把实现个人理想与服务国家和人民相结合。为此,她带头对自己的《生物化学》课程进行改革创新,构建了以培养大学生品德修养为目标的“三全”课程思政体系,让专业知识和思想教育紧密融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一课程思政设计获学校首批优秀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奖,她也成为学校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负责人。她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围绕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与实践,被学校评为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获得2022年长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在孙聪的带动下,教研室全体成员都自觉将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在一起,他们承担的九门课程全部融入思政元素,有四门课程成为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团队成员获课程思政案例大赛一等奖1人次,二等奖2人次。
教学相长的行动派
“研究生一定要把学习的一半时间泡在实验室里,以科研为抓手,提高自己理论结合实践的真本领。”孙聪经常对自己的研究生这么说。学生们秉承师教,取得了丰硕成果,近两年她指导的学生发表包括SCI、EI收录的论文20余篇,其中有多篇被评为优秀论文。
在临床医学院,大家都知道孙聪是一个“行动派”,干的总是比说的多。为了传授学生科研本领,她把大量的时间放在带学生做实验上面。她的实验室实行“敞开式教学”,只要空间可以,本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都可以来听课,随时向她请教问题。“我们总感觉孙老师太忙了,不是埋头梳理教案,就是在实验室辅导学生做实验。”提起孙聪老师,学生们都对她敬重有加。
“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教师这个职业寄托着孙聪的追求与热爱。在带学生过程中,孙聪会认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并根据学生的特点组建不同的课题团队,营造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她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求真务实的精神,从课题选择、设计、实施,到撰写论文、答辩全过程耐心指导,培养和强化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做孙老师的学生很幸运,她让我们在有限的校园学习生活中,实现专业上的精进。”她的学生都这样说。
“要想成为新时代‘大先生’,就要刻苦钻研,要努力学习,不断地丰厚自己的学识,要锤炼好立德树人的基本功。” 孙聪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多年来,孙聪教学任务都十分繁重,每年教学工作量在600课时左右。为了把课上好,她常年潜心钻研专业知识,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打造出学习能力、品德修养、创新能力“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体系。她的课堂以“四段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特色,通过线上有资源、线下有活动、过程有评估、课后有反思的“四有”方法,构建起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实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此外,她还在“教与学相结合”这一理念牵引下,积极培养大学生“双创”能力,先后指导学生参与国家级及省级大学生“双创”项目10余项,取得不俗成绩。她本人也被评为“挑战杯”吉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优秀指导教师,第五届全国“互联网+”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学科科研的急先锋
“对大学教师来讲,教学是基础,科研是方向,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不可或缺。”从教以来,孙聪始终倡导以科研为抓手,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科发展。她带领团队先后主持和参与科研课题30余项、教改课题20余项、撰写论文40余篇,先后获得省教育技术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专题网站建设三等奖1项,吉林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校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做一名新时代的‘大先生’,不仅要有高尚品格和扎实学识,更要有高超的学术水平。”担任教研室主任期间,孙聪对团队成员反复强调提高科研水平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整合各类资源、提升课题写作水平、创造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她多次邀请校内外专家对教研室青年教师进行科研项目申请、“科研标书”撰写指导,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在她的努力推动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实现了科研与教学的有机融合,教师们承担的科研课题已逐步融入本科教学工作,相关研究结果也成为课堂教学内容,应用于日常教学实践中。而孙聪自己在中药单方及复方防治重大疾病作用机制方面进行的系列研究,也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依据。
“何为学科带头人,就是要在学科建设中当急先锋。”孙聪说。2018年5月,临床医学院成立之际,孙聪积极参与学院创建工作,特别是利用迎接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契机为学科规范性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两年多的时间里,她一边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一边还要认真研究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标准,梳理凝练学院工作特色。她带领团队驰而不息、不舍昼夜,高质量完成了4本认证知识手册超过8万字。随后,她又紧锣密鼓地组织教师学习培训,提升大家对专业认证的认知,参与编撰了自评报告,前后修稿十余次。最终,她与团队的努力和付出得到回报,帮助学院顺利通过国家认证工作。在日常教学科研之余,孙聪还挤时间研究教材编纂工作,先后主编、参编各级教材30余部,并被全国多所高校选用。
成绩和荣誉已成过往,“未来,我将在教书育人之路上再接再厉,继续奋斗,努力做学生心中的 ‘大先生’,为学校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多更大贡献。”孙聪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