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马工程

办公室信箱

导师引领“水”计划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五行计划 > 导师引领“水”计划 > 正文

【青马书香】我和导师共读一本书,读书心得(十一)

时间:2020-08-06    点击:

青马书香

杏林青马工程开展了青马导师与青马学员“共读一本”计划,选出了《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与信仰》、《马克思与世界》、《哲学导论》四本书籍,导师们通过快递的方式将书籍发放到学员手中,流露着导师对学生的深情关怀,让青马学子在疫情期间接受思想的洗礼。  

吕莉莉导师为导师组学员选取书目为《马克思与信仰》。  

 

导师简介

 

吕莉莉,中共党员,高级实验师,校关工委办公室主任。从事电化教育16年,编制的电视教材《针刺手法》获国家教育部、卫生部、电影电视出版署颁发的优秀电视教材一等奖,多部电视教材获省、部级奖。在宣传部、统战部、文明办工作16年,多次被评为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市“高校文明杯”优秀个人、市统战工作先进工作者、校“三育人”优秀教师。校2018年“杏林青马工程”优秀导师。  

学员心得

青马书香

《马克思与信仰》读书心得  

吕莉莉导师组谭晓宇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已有百年。百年来,中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马克思主义的传入,深刻影响了百年来中国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中国历史、文化中一个不可分的重要部分。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第一天起,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就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在我们迎接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解决好这个问题的责任,历史地落在了我们这一代的身上。  

中国为什么需要马克思?这个话题可能让我们有些不解,为什么中国几千年文明比不上一个马克思!  

答案其实让我感触良久:马克思主义的高超之处在于它能够赋予中国传统文化一种统一的形式,而且把这些全部激活以后能够使它们在全世界通行。此外,马克思主义融合了西方优秀的精神遗产。借用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外融会和古今贯通之后,那么我们在精神方面引领世界的才能就有了。正是有了这样的精神、才能支撑我国人民将国家从破败建设到富强,将国家的地位从世界舞台的边缘一步步向世界舞台的中央靠近!  

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来看,马克思主义本身是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它必须在吸取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发展。从文化交流发展的规律看,一种文化进入他文化的地域,必须吸取本土文化的要素,与本土文化相结合,方能在该地域生根发展。我们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马克思主义如果不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便不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从中华文化的复兴和发展来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必须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吸取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创造性发展。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是其中的核心问题。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基础,也是认识社会的科学方法论,只有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才能真正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清当代世界局势和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辩证法关于普遍和特殊、共性和个性的思想,是正确认识儒学和传统文化自身,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基本思想方法。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中华传统文化才能实现适应时代要求的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哲在人民性上、思维上、方法论上、价值追求上是相通的,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问题就是我们的应循之道。  

我和导师共读一本书  

吕莉莉导师组 呼文燕  

在导师的推荐下,我阅读了《马克思与信仰》,这本书让我更加深刻的了解了马克思主义。  

首先这本书让我知道了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学术思想,而且具有强烈的政治指向。中国近代历史的走向,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可分,与改革开放不可分,在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重新回顾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要想真正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我们所有人都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都必须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为此我们要认真学习马克思的经典著作、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尤其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书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部分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日常生活。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哲学既不能没有形而上的问题即纯哲学问题,也不能没有形而下的问题即生活中的哲学问题。没有形而上只有形而下,哲学就会变为生活常识。可没有形而下只有形而上,哲学就在天上,没有着陆点,永远与人的生活相分离。哲学没有一技之长,没有专用,许多人认为它无用。可哲学普遍适用,它教人如何形成正确的思维,教人做一个有高尚道德的人,教人做事的根本方法,教人把事做对,把事做好,这就是大用,或者说是“无用之用”。  

在现实中,有的人活着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仍然活着。人们并不认同一死百了的生死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都是不同的。近年来,许多对国家有贡献的人英年早逝,令人倍感惋惜。人们惋惜的不仅是早逝,而且是英年早逝,他们短暂的人生对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本还可以继续做出贡献可过早逝世。人老寿终是必然的,但英年早逝并不正常。但是如果人人不死,又何必讨论人生意义与价值问题呢?因此,在有限的人生中,我们应努力尽到自己的责任。在生与死的问题上,我们应尽量避免英年早逝,重视生命的价值,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轻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国家民族和个人是命运共同体,但个人的命运不会完全相同,没有完全一样的人生道路。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为每个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最有利的平台,但个人的实际发展取决于不同的机遇,更取决于个人自己的创造,与国家和民族同向而行的人和与国家和民族相背而行的人命运是完全不同的。在现今社会中,我们要与国家同向而行,做一个有爱国主义和民族感情的人,中国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要坚持改革方向,一定要为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命运创造更加灿烂、更加辉煌的未来。  

《马克思与信仰》学习心得  

吕莉莉导师组 陶晓冉  

我非常的幸运有机会在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认真阅读了陈先达著作的《马克思与信仰》,书中的内容体现了坚定的担当意识、宏阔的思想境界和不懈的探索精神,让我从其中学到了很多的理论,让我的思想有了很高的提升。  

原来我经常会有这样的思考‘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学说还是信仰’,经过对这本书的阅读后,我深刻的明白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学说,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时代性、科学性、先进性是作为我们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必备的条件。马克思主义学说是科学,但绝不是说马克思主义揭示的规律可以没有人的参与而自动起作用。相反它必须有这种学说的信仰者为之奋斗,为之实践,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想才有可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是信仰坚定性的理论基础;而信仰坚定性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科学性的内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括哲学原理、政治经济学原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都是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经过实践检验和仍然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具有规律性的认识。事实、规律、实践,是任何一门科学的本质要素。当然,它不可能详尽无遗地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全部思想。我们还在不断地根据新的时代,新的事实进行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说的发展,其事实依据就是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的实践,成果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新的概括和新总结,而标准仍然是实践。  

文化自信的对于我国的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没有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就没有精神支柱。文化不仅是中国文人墨客需要关注的,需要去努力建设的,作为中国的每一个人,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继承者和宣传者,都要学习中国文化,维护中国文化,保证中国文化健康发展,建设一个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时刻牢记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中就包括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包括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文化大国、文化强国。  

《马克思与信仰》读后感  

吕莉莉导师组 高宇歌  

在我们心目中,马克思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而且是我们科学共产主义信仰的奠基人,是代表着我们信仰形象的伟大人格和鲜明符号。因为正是马克思和他的战友恩格斯,把人类历史上自发形态的共产主义信仰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使之成为科学的共产主义信仰,即马克思主义信仰。这一信仰具有多方面优势,并在当代世界特别是中国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具有漫长信仰前史的历史性信仰,因而具有巨大的传统力量。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产生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直接前提的,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当然也不会有马克思主义信仰。我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必须要跟实际相结合。我们中国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就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结合的一个伟大创新。信仰马克思主义,首先是要确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不仅体现在其科学真理性和人类利益价值性相统一的合理性,也体现在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与人民群众主体地位以及个性自由解放的统一,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不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也不是信口拈来的纸上谈兵,而是循着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找到了个人解放、阶级解放、民族解放、人类解放的现实途径。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我们的立党之本,立国之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掌握的,必须真学真懂、掌握精髓,而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一条有效的途径。通过阅读使我们不断认识到,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不仅要用来提升个人的思想境界,还要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指导我们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思维水平和思想境界,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我们应该认识到它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所形成的理论成果,纵观历史,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带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进一步指导中国建设,正是因为它能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适用中国的国情,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同时还应该紧贴实际,要紧密结合单位和个人实际,以我们的工作、生活和遇到的问题为着眼点和落脚点,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正确分析和解答现实生活和本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指导工作推动发展。  

“烟火气”中的哲学  

——读《马克思与信仰》有感  

吕莉莉导师组 孙美佳  

尼采曾说:“哲学是统帅,而不是士兵。是乐队指挥。而不是乐器的演奏者。”生活中处处有哲学,指导着我们的思想,引领着我们在世俗之中活得愈发清醒,明白这世间万物的道理,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而谈及哲学,很多人都会自然而然的觉得,这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是天上月,水中花,于很多普通人而言是遥不可及的存在。但其实这并不是将哲学拒之门外的理由,倘若细细品味,或许你将发现,哲学这门高深的学问背后,隐藏着的烟火气。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有哲学的身影。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国文坛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冉冉升起,思想文化空前繁荣。儒家,道家,法家,墨家。这些学派提出了基本的哲学概念、范畴和理论体系,开拓了东方哲学思想的康庄大道。而拿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来说,其有弟子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由此看来,孔子思想和学说的坚定追随者和实践者并不在少数,哲学这门学问也并没有高高在上,孔子的思想言论也并没有高处不胜寒的寂寞。而就西方而言,著名的哲学大家有苏格拉底、柏拉图、康德、黑格尔等人,苏格拉底之死列入我国中学课本,他的麦田哲学更是耳熟能详,启蒙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  

哲学并不是闭门造车,也不是高岭之花,于烟火气中发光发热,于学问之中衍生出信仰的力量。在21世纪这个伟大的时代,在这片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的热土之上,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和他的马克思主义,正是对烟火气中的哲学最好的诠释。马克思主义并不是印刷在书本上的长篇大论,也不是令普通人望“书”兴叹的晦涩难懂。而是用实践检验真理,理论联系实际的睿智。  

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衍生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内涵。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主义实践证明,真正能指导我们改变世界,引导中国人民走出困境的仍然是马克思主义。粉碎“四人帮”后,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指导中国共产党人走出“文革”困境和曾经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巨大损失的“左”的思想和政策的“围城”。大雾弥漫,它是指引航线的灯塔;山重水复,它是柳暗花明的引路牌。马克思主义哲学于生活中所得,所记,所感。这正是这门学问的烟火气啊。  

 

青马书香

千里传书,陪你共同成长。青马导师与青马学员“共读一本”计划中,每一本书都寄托着青马的关切、师生的情谊,从基地出发,洒向全国,构筑起青春成长的最美风景,彰显着杏林青马工程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