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青马工程开展了青马导师与青马学员“共读一本”计划,选出了《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与信仰》、《马克思与世界》、《哲学导论》四本书籍,导师们通过快递的方式将书籍发放到学员手中,流露着导师对学生的深情关怀,让青马学子在疫情期间接受思想的洗礼。
张吉导师为导师组学员选取书目为《马克思与信仰》。
导师简介
张吉,临床医学院党委书记。2000-2009年,在党委学生工作部(处)工作,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军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2009年,调至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曾任党委宣传部部长、党委统战部部长、教师工作部部长等职,从事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近20年,主持、参与省部级课题5项,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著作5部,获省市和行业奖励多项。
学员感悟
马克思主义与信仰读后感
石宇欣
通过对这本书的学习,我对马克思主义又有更深一层次的认识。首先我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不等于马克思。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学说,它是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以实践为标准的学说。事实、规律、实践,是任何一种科学的本质要素。不以事实为依据、不研究规律、不以实践为检验标准的所谓“学说”,不能称为科学。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学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依据的就是事实。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依据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事实。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括哲学原理、政治经济学原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都是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经过实践检验和仍然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具有规律性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学说是科学,绝不是说马克思主义揭示的规律可以没有人的参与而自动起作用。相反它必须有这种学说的信仰者为之奋斗,为之实践,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想才有可能实现。正如普列汉诺夫说的,月食是客观规律,没有人为阻止月食或促进月食而组织月食党,但为实现无产阶级革命必须组织革命党。由学说进到行动,由理论进到实践,必然进入到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学说的信仰维度。
信仰与信念问题是一个至关重要根本性问题。加强对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所以,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与学习中,我们一定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我们应该立足自身,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充分认识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重要性。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为此,作为新时代大学生青年,思想政治理论是我们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接受信仰教育的主要渠道。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用马克思主义信仰武装自己,与时代同行,做到思想认识和时代同行,奋斗方向和时代同行。
马克思主义与信仰
许蕾
假期时期,我阅读了导师推荐的马克思与信仰,主要有以下几点收获。
一、哲学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学问,指导生活正确发展。
我们既要学习专业,有一技之长;也要学习哲学,有一个善于思考全局的头脑。如果没有哲学思考能力,我们在工作或日常生活中碰到的种种问题,就会由于缺少一根哲学串线,不懂得它们之间的联系;就像散落一地的铜板串不起来,永远停留在就事论事的水平,而不可能高屋建瓴。让哲学回归生活,不是蔑视经典、回归平庸,而是既要重视经典,更要重视生活。哲学家应善于从平凡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捕捉为人熟知但不真知的哲学问题。不应把生活作为书本的注脚,而应把书本作为生活的注脚,这样的哲学家才是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哲学家。哲学与专门知识的关系,可以比作道与术的关系。哲学是道,是根本原则;专门知识是术,是具体做法。如果用武器做比喻,我们可以说,专门知识是步枪,可以杀敌,而哲学是智彗是个瞄准器,没有哲学这个瞄准器,就会放歪枪,或瞄不准。许多有专业知识的人,用专业知识做坏事,这就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了问题,不是错在有专业知识,而是错在没有哲学知识的引导。
二、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价值观,站在国家历史命运的高度理解文化自信。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这为我们从理论上阐明文化自信提供了重要指导。文化自信是对中华文化的历史起源、发展、精神特质和精髓的总体性判断,是秉持对中华文化的科学、礼敬、继承、创造性推进的基本立场和态度。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文化观,站在国家和民族前途与命运的高度才能理解文化自信问题,否则我们看到的只是文化的物质载体或各种文化具体的物化形态,无法把握中国文化的内在总体精神和文化自信问题的当代价值。“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在文化自信的理解上也是这样。
我们承认,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马克思主义从19世纪40年代的少数先进分子的理论变为整个工人阶级的理论,变为社会主义各国的指导思想,在一百多年中,它沿着一条上升路线前进。可是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它似乎是沿着下降的路线后退。有些社会主义国家抛弃了马克思主义;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中,马克思主义与工人相脱离,逐步回到课堂和书斋,成为一种纯学术研究。其实这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危机,而是背离马克思主义造成的危机。这种危机,必然推动当代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去探索、思考,进一步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
发热发光
杨先雯
信仰问题决定人生奋斗方向和奋斗价值。对青年来说,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加强党性修养最重要的问题。信仰认定了就要信上一辈子,否则就会出大问题。新时代,青年要用坚定信仰引领奋斗,以不懈奋斗诠释信仰,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一个政党有了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就会坚强有力,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就能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青年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现在的许多年轻人普遍学历较高、专业知识丰富,但有一些年轻人认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不够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不够深,有的青年身上还存在历练少、定力不够等问题。实践证明,只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才能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筑牢不懈奋斗的精神支柱。如果信仰不坚定,“主心骨”立不起来,精神上缺钙,就难以站稳脚跟,就会得“软骨病”。我们必须把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安身立命之本,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融入灵魂和血脉,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坚定信仰就要对党的创新理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是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基础之上的,是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基础之上的。我们应加强理论修养,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在细照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就要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自觉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我们要把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必修课、常修课,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强读强记,常学常新,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坚定信仰就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当代青年坚定信仰,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就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我会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业之中。作为党的事业的新生力量,当代青年肩负着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需要坚持知行合一、实干有为,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当好攻坚克难的奋斗者、干事创业的实干家,在建功新时代中践行崇高信仰。
《马克思与信仰》读后感
伊巴代提
《马克思与信仰》这本书,主要从马克思主义和信仰俩方面出发,给我们简洁了马克思和信仰的含义以及意义。
第一章节主要讲述了日常生活。把哲学带进我们的日常生活,就如我们的穿衣、吃饭都是包含着一种哲学问题,穿衣可以反映当代,展现时代发展;吃饭,反映国家与民族,展现方式及礼仪。人们的生活更深层次的反映哲学道理,但是我们悟不到她的深刻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可以帮助我们确立思想和信仰,我们要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我们可以利用哲学来处理生活上的一些实际的问题、复杂的关系。而哲学思维是我们头脑的导航零件,我们可以收集提示,串出一条非凡的路线,在此路发展自己,展现自己。学道理、悟意义我们不能全靠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学习,我们要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找到有效地结合点,学进心里,顺理成章的学出自己,发现自己。
第二章节讲述了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对中华文化的历史起源、发展、精神特质和精髓的总体性判断,是秉持对中华文化的科学、礼敬、继承、创造性推进的基本立场和态度。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也具有时代性,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文化特点。我们长期的文化建设在如今时代使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在世界舞台上有着独特的精神标识,因此我们不能忘记初心,牢牢记住使命、责任。审视历史,中国是文明古国,而后经历了文化自卑的低谷阶段,但如今我们处于文化自信的重建阶段。我们继承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借鉴了优秀的西方文化,在新时代重建了文化自信,与我们的实际紧密结合,展现了更为强大的力量。我们是中华文化的继承者,也是创造者,前辈们冲破重重难关重建了中华文化,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定要不辜负新时代,不辜负国家对我们的栽培,不辜负我们的党,以自己的坚定立场和态度,推动文化自信走向更高层次。
第三章节讲述了理论和理论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我们的理想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而我们马克思主义者不能使自己的眼界受限,目光要长远,努力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过程添砖加瓦,做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讲到责任,在校的我们要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使自己成为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保障和智力支持的人才。同时我们要努力培养成为有坚定立场、鲜明旗帜、辨别理论是非能力、锲而不舍钻研精神的马克思主义者。
第四章节主要讲述了信仰。信仰是行为原则,理想追求,价值目标。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的信仰,中华民族的信仰,有了这信仰,就有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有了为此奋斗的信念。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具有科学性,要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我们党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要结合中国实际才能发挥其真正的威力,焕发其强大的生命力。而我们马克思主义者要做到坚定信仰,树立理想,务实理论,学以致用,坚持真理,敢于实事求是,坚持不懈的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最后,胸怀祖国,勇于肩负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坚持人民至上,努力成为令人信赖的全能型人才。
读《马克思与信仰》有感
张楚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信仰》这本书对理论领域和实际工作中最为关注的十个马克思主义信仰重大理论问题作了回答,涉及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具体内涵,马克思主义信仰在过去、当代、未来的发展,中国道路与历史唯物主义等等。
读了这本书感触最深的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没有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就没有精神支柱。脱离了中国历史和文化,就很难说清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很难说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中国意蕴,很难说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独特优势。”陈先达先生回答了文化自信是“谁的自信”,文化自信“信什么”,文化自信的“使命”等问题,指出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自信”;文化自信信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含的中国精神、中国智慧和中国理念,信的是红色文化中的革命精神和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信的是把国家、社会和个人提升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文化自信的“使命”即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为中国青年,虽然从小学习接触中国文化,但十九大以来文化自信被提及到一个新高度,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够建设一个文化繁荣昌盛的大国。文化不仅是中国文人墨客需要关注的,需要去努力建设的,作为中国的每一个人,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继承者和宣传者,都要学习中国文化,维护中国文化,保证中国文化健康发展,建设一个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我们今天面对的最超前、最实用的科学,莫过于马克思主义思想,莫过于高尚的思想境界、高尚的人生追求,打掉我们固有的自私、贪婪思想,我们只会失去精神上的痛苦,而追求高尚的思想境界,给我们带来的是内心的从容、坦荡,是幸福、成功,是自己美好的精神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科学性,决定了高尚思想境界的实践性、实用性,只要我们去追求高尚,就可以获得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带来的美好并享受高尚的思想境界带来的最幸福的感受!用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接受马克思主义,用高尚的人生追求实践马克思主义,是当代大学实践马克思主义的最有效方式,高尚的思想境界应该是全人类共同的美好追求!我自己作为高尚人生的实践者,将会用自己实践高尚的经验、感受和科学知识,用一生去服务于人类未来的美好世界!
千里传书,陪你共同成长。青马导师与青马学员“共读一本”计划中,每一本书都寄托着青马的关切、师生的情谊,从基地出发,洒向全国,构筑起青春成长的最美风景,彰显着杏林青马工程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