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马工程

办公室信箱

导师引领“水”计划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五行计划 > 导师引领“水”计划 > 正文

【青马书香】我和导师共读一本书,读书心得(三十三)

时间:2020-08-28    点击:

青马书香

杏林青马工程开展了青马导师与青马学员“共读一本”计划,选出了《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与信仰》、《马克思与世界》、《哲学导论》四本书籍,导师们通过快递的方式将书籍发放到学员手中,流露着导师对学生的深情关怀,让青马学子在疫情期间接受思想的洗礼。  

王新导师为导师组学员选取书目为《哲学导论》。  

 

 

 

 

导师简介

 

王新,中共党员,法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29年,完成主持省级课题10余项,主编教学辅助教材1部,副主编医学院校规划教材2部,在核心期刊等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10篇,参研成果曾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学员心得

青马书香

《哲学导论》读后感  

王新导师组 陈欢  

在读《哲学导论》之前,提到哲学,我会想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才意识到是我坐井观天了,原来哲学与多个方面都有关系,生活中处处都需要哲学。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由此诞生了“本体论”和”认识论“问题,解释清楚这些问题之后,才有可能进一步地思考各种哲学问题。哲学是人类必需的智慧,广义的哲学包含东方的,任何民族的哲学,是有着多元的终极智慧之学问。  

被叙述为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身以载道”的中国哲学,“关注终极问题”的西方哲学,被分解为“形式逻辑”和“非形式逻辑”的逻辑学,利益和道德是我关系为其基本问题的伦理学,感性认识的美学,以宗教教义为基础的宗教哲学,连接科学技术与哲学的科学技术哲学等等,它们共同构成了哲学系统。  

读书的过程中,我很喜欢哲学思维的反思性。在黑格尔看来,哲学思维是“以思想的本身为内容,力求思想自觉其为思想”,也就是对思想的思想,就是反思。而反思就是思想以自身为对象反过来而思之,这表现了人类思维的一种特殊维度和方式,又表明了反思的思维是以关于世界的思想为对象,而不是直接的以世界本身为对象。而在对思想的反思中,则又构成了对思想的前提批判。反思具有四大特性,超验性,即反思活动要超越经验;批判性,即对思想的否定性;综合性,即通过各种思想的相互撞击和对话实现反思;前提性,即反思是对思想的各种“前提”的批判。  

哲学的智慧是反思的智慧,批判的智慧,变革的智慧。哲学不是既定的知识,不是现成的结论,不是实例的解说,不是枯燥的条文,而是追求生活信念的前提,探寻经验常识的依据,反思历史进步的尺度,探索评价真善美的标准。哲学启迪,激发和引导人们在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永远敞开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的空间,促进社会的观念更新,科学发展,技术发明,工艺改进和艺术创新,从而实现人类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  

我们要带着远慕的心态,慎思明辨的理性,真切地情感,专注的意志来学习哲学,激发兴趣,让自己逐渐走上视角的最高处。  

学习哲学的意义  

王新导师组 马晓琴  

哲学强调了思想和认识的重要性,强调理解我们这个世界,从某种更宏观的甚至是从宇宙的角度来审视我们生活的重要性。思想决定了我们在宇宙中以及与他人关系中的位置。思想决定了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什么是公平的,什么是不公平的;什么是值得相信的,什么是不值得相信的。思想赋予了生命以意义。我们的心灵需要思想,就像身体需要食物一样。我们渴望洞察,企盼理解。我们被生活的常规攫住了, 不时会被那些所谓的“消遣"或"娱乐"活动分神。哲学就是努力思索生命,思索我们已经学到的 东西,思索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从字面上讲,哲学就是对智慧的爱。它追求更广阔的图景,渴望的是这样一种知识,那种使得我们理解自己的生命以及周围世界的知识。因此,它是对价值重要性的坚持,是对完全陷于生活琐事而仅仅随波逐流的拒斥。  

那些搞科学研究的人受着一个怀疑的世界包围, 但却为分散在全世界和各个世纪的志同道合者指出了道路。只有献身于同样目的的人,才能深切地体会到究竟是什么在鼓舞着他们,是什么给了他们以力量, 使他们能够不顾无尽的挫折而坚定不移地忠诚于他们的志向。每个人都应当思考他的生活,因为至少有的时候这样做能够帮助我们摆脱困境,使生活更加值得过。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精炼的语言给人以思考的空间,思考远比被动接受有趣的多。哲学也有许多有趣的问题,不妨大胆想一想。有没有某种你愿意为之付出生命的东西?如果有,那是什么?人的生命就像动物一样,吃饭、睡觉、活过一段时间然后生殖。那么人生活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应该不断探索生活,不断探索生命,实现生命的真正价值。  

读此书,让我突然明白:学习哲学,学会哲学的思考人生,可以让我们找到人生的“回乡“路。人生不正如求学,要努力修行,最后可以得到解脱。让我们摆脱身体的惰性和软弱,得到心灵的自由。人类天性都渴望心灵的自由,能做自己,摆脱各种限制和压力,越来越感受到做一个人的喜悦。爱智慧,爱哲学的思考,它由如人生的一盏明灯,让我们知道我们从哪里来,该往哪里走。  

理想与现实  

王新导师组 聂东婷  

人是现实的存在,然而现实的人却总是不满足和不满意与人的现实,总是要把现实变成人所希望的和人所向往的现实,这就是贯穿于人类存在始终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实践活动有两个最基本的特性,一是他的目的性,二是它的现实性,实践活动就是通过它的现实性而实现它的目的性,列宁曾做过系统的论述,人的实践=要求+外部现实。关于仁的实践的要求,列宁解释说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而关于人的实践,对世界的改变,列宁提出为己绘制客观世界图景的人的活动,改变外部现实,消灭它的规定性,这样也就去掉了它的外观,外在性和虚无性的特点,使它成为自在自为的存在的。人的实践的要求或目的是非现实的观念性的存在,作为实践活动的动力与指向的理想性的存在,实践的本质在于现实的人,总是不满足于自己的现实,总是要把现实变成理想的现实。人把理想变成现实的实践活动,是以人给自己构成世界的客观图画,并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为前提的,也就是说,在实践活动的前提中,已经包含着理想性与现实性的深刻矛盾,而人的实践过程则是这样的一种双重化的过程,人在理想性的追求中实现生命的无限人的个体性存在是有限的,例如人的生命,人的精力等,而人类的理想性追求则是无限的,例如人类探索月球等领域,因此,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总是蕴含着有限与无限的矛盾。人之所以能够创造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正在于人总是不断的超越,在有限的生命中去达到更高的价值和意义,人总是力图以某种追求去超越个体生命的短暂与有限,从而激起一代又一代人的对人的存在的思考。理想与现实是一对矛盾,它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它们是对立的。比如,理想是观念的,现实是客观的;理想是完美的,现实是有缺陷的;理想是未来的,现实是当下的;另一方面,它们又是统一的。现实中孕育着理想,形成着理想,包含着理想实现的条件和因素理想来源于现实,包含着现实的因素,并且将来会变成新的现实。不仅要看到理想与现实矛盾冲突的一面,还要看到它们相一致的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把握二者的关系,不因为现实中遇到这一矛盾而产生偏颇的思想认识和态度。理想与现实之间,人的实践活动是桥梁,通过人的实践活动,理想可以变为现实。  

青马书香

千里传书,陪你共同成长。青马导师与青马学员“共读一本”计划中,每一本书都寄托着青马的关切、师生的情谊,从基地出发,洒向全国,构筑起青春成长的最美风景,彰显着杏林青马工程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