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马工程

办公室信箱

自我提升“木”计划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五行计划 > 自我提升“木”计划 > 正文

【青马影院】杏林青马工程第九十七次观影——《起跑线》

时间:2020-10-29    点击:

2020年10月28日,杏林青马工程第九十七次观影在VR实验室举行,观影内容《起跑线》。  

 

 

 

观影心得

教育本身并没有分层,往往是我们的执念,让我们看不清教育的本质。比表面的层级更重要的,是孩子内在的价值观的取向,是孩子是否不管处于什么情况下都能保持那份真心,是孩子坦荡荡地活在这个世界上的那份善良和磊落。  

否则,就像电影中的那个校长,因为长期的心态扭曲,最终也让自己和孩子扭曲成了一个卑鄙、自私的人要放下执念很难,但影片最终想要告诉我们,或许恰恰是,只有真正地放下了执念,去探寻自己内心对教育的答案,我们才能最终看到孩子的画像,才能最终不让自己被焦虑捆绑,不去嫁接父母的梦想,而是真诚和孩子开展讨论,帮助孩子重新定义生活和努力的真谛。  

孩子的生命只有一次,有着无限的未来与可能。只有当我们顺应了孩子的发展,为孩子提供了自然、不扭曲的环境的时候,我们才有可能发现一个人格健全,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孩子,他自由勇敢,懂得感恩,抱有善良,有积极的心态。他终会长成那个自己心目中最好,真正的大写的人。  

——刘雅雅  

影片一开始给我的感觉就是:过度给与、过度保护。女主带小主去玩出门的时候涂防晒霜、驱蚊液,即使小主的那句"妈妈,这个很粘……"仍然被无视,到了公园不断的嘱咐仆人注意这注意那等等,毫不夸张的说小孩就提线木偶,这种情况我们身边比比皆是,包括我们自己。好比室内盆栽多肉绿萝等、生命力永远比不了室外景观植物,一个温室培养,一个经历烈日风雨,我们确实要精心照顾它才会长得更好,但是当你过度浇水、过度施肥…..绿植最终就被间接谋杀了。世上最真挚的爱来至于父母,它应该是呵护、引导、纠正、榜样的作用,而不是过度给与、过度保护。  

——方子鑫  

“少即是多”“分享就是关爱”没想到这些深刻的教育理念竟然是在贫困的人群中学到,然而他们却不能进入学校接受教育。电影的这一段我共鸣很深,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富有争议的话题,现今的社会在孩子教育方面的竞争也在无形中越来越激烈,孩子要赢在起跑线上,每个家长都是这样挤破头,然而这样的方式对孩子来说并不一定是最合适于本身的,教育的理念也并不是这样的,家长们往往会被社会的导向左右而愈演愈烈。最好的教育是在实践中淬炼,人生只有一次,可有百种渴望,现在没有什么能阻止我们前行,我们会将它们一一实现。  

——张欣彤  

教育一直是当今社会比较具有争议的话题,今天下午看过印度电影《起跑线》,更是引起了深思。父母都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部电影说的虽然是印度家庭,但实际上在中国这样的现象也非常常见,排队入学,购买学区房,强迫孩子上兴趣班,早教班。这样的事情再熟悉不过。影片的最后,男主人公拉吉带着公立学校的孩子们演出,他们展现自己的天赋和努力,证明自己不比私立的孩子们差,他们无忧无虑的生活,没有阶级差异和歧视,有的只是更加开心的童年。起跑线也许并没有那么重要,在一个有爱的地方成长的时光才最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牛凯琦  

今天在基地观看了《起跑线》这部电影,整个观影过程中,细节处理、配乐处理、故事结构……  

故事架构很简单,一对男女陷入热恋随后走入婚姻殿堂。随后他们的女儿要上小学,于是在怎么上学,上什么样的小学的问题上,引发了一系列的趣事。但在趣事的层面上更多的是对教育本身的思考。  

电影里讲的最中心,最核心的是目标的概念。《起跑线》这个片名,本身就在讲冲向终点前的准备,也就是一个孩子教育的开端有多重要。这种重要对不同人来说理解是不同的,目标体现在不同人群也是因人而异。譬如男主年轻时在裁缝店,他看到自己喜欢的印度姑娘,所以因为她的美貌而被吸引,然后以此为基础发展了比较持久的爱意。从他太太出现开始,就注定了男主此生追逐的目标。即便诉求多么不合理,男主都一直尽力满足她的要求,包括孩子的选校,买学区房,住贫困区。  

其实电影表达的思想很直接,它没有选择很隐晦的表达,而是直接给你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比大多数的道理都受用。  

——郭赫睿